导航菜单

123句读书的古诗四言绝句精选好句

导读 读书的古诗四言 1、关于读书的古诗100首 (1)、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

读书的古诗四言

1、关于读书的古诗100首

(1)、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名族,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学意味十分浓厚的好诗。同时他的读书诗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使他的诗内容充实,热情横溢,显得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从平凡细微当中觅得诗情,写成活泼生动的好诗,一切都取决于诗人是否有灵心慧性。

(2)、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4)、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个人签名

(5)、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6)、由于杜牧的诗集中,没有这首诗,而且还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七言句清明

(7)、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在回来的时候,天已经接近中午,他们踏着泥泞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车子,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他们感到饥又饥,渴又渴的,就想借酒消愁解乏,正在此时,看见地里有一个放羊的孩子。

(9)、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读书有所见作》

(11)、这是一首教子诗。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12)、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唐代颜真卿《劝学》原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3)、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4)、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译文:读尽了诗书,你毫无腐儒的酸气;投笔从戎,跃马在西北边关。

(15)、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16)、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的古诗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17)、如果你也曾懊恼曾经浪费的时间,也曾遗憾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不如,从今天起,开始成长吧。

(18)、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19)、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2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2、读书的古诗四言绝句

(1)、刘令娴(约公元525年前后在世),南朝梁代女诗人。刘孝绰三妹,徐悱之妻。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称刘三娘。《梁书·刘孝绰传》中载有她的事迹。刘令娴的诗多写闺怨,其中最著名的是《答外诗》二首,是回赠丈夫徐悱之作。诗中通过写景来衬托相思之情,颇为真切生动。

(2)、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4)、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5)、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6)、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7)、关于问题的后半部分,后人不是没有模仿唐代啊。后人写诗,绕不过唐诗。比如,江西诗派 前后七子,等等,都在学习模仿中进步。其他人就算不这么标榜,也绕不过去的。

(8)、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也就是说陆游在灯下读书,因为年迈眼神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但他还是坚持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蝇头”,在这里是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无论是灯下读书的形象,还是眼神的不好,都是对诗人真实性的细节描写。

(9)、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

(10)、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11)、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2)、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关于读书的诗句20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励志篇》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宋·陈师道《绝句四首”(其四)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清·查为仁《莲坡诗话》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明·夏完淳《避地》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晋·左思《咏史》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题泊学士茅屋》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唐·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唐·李九龄《山中寄友人》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清·王苹《南园》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谁知道古诗,关于读书的〔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大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3)、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唐代孟郊《劝学》原文: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14)、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高尚情操。毕竟在封建社会,为名利而读书的占绝大多数。而从写法来看,陆游这两句则是直抒胸臆,即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感受,略去了读书的情节画面。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1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6)、当然,此类诗的不受重视,并不是说就不重视读书。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类型的诗作上了,如山水诗、边塞诗、羁旅诗等等。本文就让我们通过陆游很经典的一首读书诗《读书》,来共同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读书》是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公元1177年,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四年,当时陆游客居成都,时年五十三岁。

(1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8)、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19)、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20)、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宋代佚名《柏学士茅屋》原文: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3、读书的古诗四言一句

(1)、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

(2)、读了悲惨世界读了人间喜剧才发现现实的重压不因国度不因民族不因年代如身边的影只有黑暗遮掩它的踪迹读了穆斯林的葬礼读了双城记才发现若无的真爱似闪闪的萤火落下太阳暗淡月亮熄了辉煌她把你的心照亮如同橡树与木棉花相依相伴不离不弃读了大仲马读了梁羽生才发现童思充斥人类的幻想用瑰丽的传奇交织分明的爱憎演绎浪漫的交响曲如饭后的一杯香茶消解倦怠让心休憩读了睡美人读了虹才发现模糊的躁动羞涩的隐迷不是污浊的淤泥蹦射的火花点燃热情烧尽禁忌沸腾的血液孕育青春活力读了屈原读了荷马才发现悲壮亦是美丽细腻亦是豪放山川河流仙界鬼域情思逍遥英雄并起一幅血染的画卷一处绚彩的神迹读了复活读了茶花女才发现在人世底层挣扎着哀伤的魂灵肉体沉沦灵魂飞升肮脏的裹尸布遮不住信守的纯真晶莹陷卑贱卑贱亦晶莹读了巴金读了高尔基才发现勇者的印迹迷茫中探索路径困惑中找寻真理青年啊这划破混沌的雷闪这透视夜空的繁星也许会消逝也许会陨落但心的炽热燃烧着生命放射光明

(3)、这不,这一年,清明时节,又下起雨来。作者趁着雨停,驾着车子,带领领家人,来到偏僻乡村老家,走在小路上,去荒郊野外的坟地,去给仙逝的老人添坟上土,扫墓烧纸。

(4)、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5)、译文: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6)、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明·夏完淳《避地》

(7)、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清·王苹《南园》

(8)、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9)、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10)、“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这两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书是为了平民百姓,前两句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把读书看做是为百姓而读,展现了诗人的可贵。

(11)、作者停下车子,大声喊道:“牧童你好!我们是行路人,又累又饿的。

(1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3)、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

(14)、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5)、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16)、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17)、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18)、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19)、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2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读书的古诗四言?

(1)、读书贵在一个“勤”字,要趁早,莫要到老了后悔。

(2)、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5)、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歌咏,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关于诗歌内容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凡是属于人生的各类内容,都可以被纳入诗人取材的范围,不应有什么事先划定的禁区。对于主要身份是士人的陆游来说,其生活内容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在书斋里度过的,读书正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当他要想写诗歌咏其生活内容,表示其人生感慨时,读书便理所当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题材。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7)、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8)、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9)、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10)、这里是否有酒馆饭店?”牧童一边吆喝着羊,一边举起手来,指向远方的一个村子。作者暗想:那不是杏花村嘛,如今也有酒店啦!并说:“谢谢了!小朋友。”于是,作者上了车子,来到杏花村的酒店。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13)、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14)、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启发后人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15)、学和行本来是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16)、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人,宋代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以词著名,兼工诗文。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文词绝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而其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颇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就是长在这样一户爱好文学艺术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聪慧,又才华过人,故其少时便能写问作诗,得到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赞赏,其《如梦令》一词更是轰动京师。公元1102年,李家被卷入了朝廷内部党争,父李格非被罢官,不得不回到原籍明水,李清照受到牵连。因朝廷动荡,金兵入侵,二人的生活变得颠沛流离。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因她的财务早年已大部分流失,令张汝舟非常失望,遂对她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后来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的罪行,将其告发,自己却因此被判三年徒刑,好在得到綦崇礼等人的营救。公元1156年,李清照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17)、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18)、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19)、读书就像与圣贤对话,虽然不是同一个时代,却神交相许。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20)、苏轼曾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关于读书的古诗四言绝句

(1)、切忌读死书,要结合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道理。

(2)、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3)、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学意味十分浓厚的好诗。同时他的读书诗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使他的诗内容充实,热情横溢,显得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从平凡细微当中觅得诗情,写成活泼生动的好诗,一切都取决于诗人是否有灵心慧性。

(4)、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5)、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关于读书的古诗名句有哪些你好

(7)、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此是写一个少妇思念远方的情人的小令。最后“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两句借用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将躁动不安的苦思托现出来,表现出少妇难以言状的复杂心理。最后简介一下我能背诵的汉乐府诗1:《短歌行 》魏晋 · 曹操

(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10)、书读多了,一定会有收获。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

(11)、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唐姚合《别贾岛》)

(12)、译文: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14)、那日,有诗友说,读《诗经》一定要用线装仿古的版本,这才能更好体会其文字的纯朴。我表示同意。

(15)、水平限制,就不长篇大论了,把我能背诵且自认是经典的古文,选择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者的经典古文加以简介。一:楚骚楚辞:《九歌.国殇》.屈原此为楚辞名篇之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附全诗: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二:汉赋:《吊屈原赋 》汉 · 贾谊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16)、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

(17)、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18)、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19)、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版权,敬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致谢!

(20)、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2)、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3)、读书如果不弄懂其中的道理,还不如不读。读一本书,要弄懂一本书,而不是囫囵吞枣。

(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5)、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闲居书事》

(6)、一位哲人说过,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7)、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8)、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10)、——张可久《卖花声·怀古》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11)、《诗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从结构上,第一章写一人怀人,后三章则是想象对方的景象了。

(1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3)、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14)、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歌咏,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关于诗歌内容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凡是属于人生的各类内容,都可以被纳入诗人取材的范围,不应有什么事先划定的禁区。对于主要身份是士人的陆游来说,其生活内容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在书斋里度过的,读书正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当他要想写诗歌咏其生活内容,表示其人生感慨时,读书便理所当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题材。

(1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6)、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此赋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作者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但他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屈原最终的不幸在于他未能“自引而远去”。作者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此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为限篇幅,此赋未附全文。三:骈文:《滕王阁序》.初唐.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不附全文)《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四:唐诗.唐诗与宋词是我最为欣赏的古文,能背诵的也较多,唐诗中最欣赏李白的诗,故多简介几首。( 一)唐诗:李白诗四诗: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8)、书里的知识就像养分一样,滋养着我们的心,让我们通晓理义。

(1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